【刀與槍的爭鋒】

2021-05-26 06:27:00 黃奕銘  報導

根據我近期教授”運動按摩”與”工具式筋膜鬆動術(以筋膜刀處理軟組織的課程)”的上課經驗,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課堂及課餘,詢問”按摩槍到底該不該買”、”按摩槍和筋膜刀到底好不好?”、”如果只能選一種,到底要買哪一種?”……等等問題。所以我這寫了這篇文章來解答。

我相信有被按摩槍打過的人,大多數都能感受到”放鬆”的效果,而手持按摩槍的人也很”省力”,看起來確實是雙贏的局面,所以我對於熱銷的市場反應,一點都不意外。聽起來按摩槍是完美的產品,但別忘了,每種產品都有一體兩面,在選擇之前,明智的消費者應該要把產品優和劣同時列入評估。

 

如何評估按摩槍的優與劣?我們可以從”了解放鬆效果是怎麼來的” 開始。

按摩槍放鬆的效果可能來自以下兩種原因:

一、神經效應

震動帶來的放鬆感可由門閥理論(Gate control theory)來解釋。

由於震動的”感覺”是透過較粗的傳入神經所傳遞,而”冷、熱、痛”則是由細的傳入神經所傳遞。因為粗的神經傳導較快,所以在一般人的體驗中,震動的感覺之所以會蓋過痛覺,使人在震動的時候,痛感比較不明顯,就是因為粗神經的傳導比較快,訊號較早傳遞到大腦所導致,這由經典的神經學家Ryusuke 和 Horoshi (1992) 所做的研究可以得到證實。臨床上,”震動”常常被用來降低慢性疼痛,譬如藉由全身震動來降低下背痛(Wang et al, 2019)。

 

二、力學效應

”按壓”本身對於筋膜層就有直接性的放鬆效果。通常按壓的力量對於深、淺筋膜層都會有直接的放鬆效應,這也是為什麼彷間的徒手按摩以及滾筒能夠靠著按壓,來放鬆軟組織的原因。但按摩槍施加的力量,不如滾筒和按摩球來得大,所以按摩槍雖然也具有按壓的力學效果,但與按摩球或滾筒相比,貢獻度應不會太高。

不過值得注意的是,當使用的時間越長,當我們以為不痛時,震動槍卻可以輕易地越打越深、越打越深、越打越深。

在越打越深之後,會有兩個結果:深層放鬆和軟組織受傷。

 

為什麼會受傷呢?

因為人體的痛覺功能,其實是一個先天的保護機制,是要避免我們受到進一步的傷害,但如上述提到的,”震動的感覺”傳遞得比較快,會蓋過痛覺,如果疼痛覺被震動覺覆蓋,當壓力已經超過軟組織的負荷的時候,其實痛感並不明顯,人體無從發現,自然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受傷。

 

此外,震動也會干擾我們的力量控制。在一般情況下,我們需要正確的感覺回饋,來幫助判斷接下來要繼續施予多少力量才是適當的。當我們手持震動槍時,在震動的干擾之下,拿按摩槍的人,感覺的回饋會被震動所影響,造成誤判,此時想要將受力的深度精準地控制在某一深度,這個控制力是下降的。這也是造成無法判斷深淺狀態,而造成淺層或深層軟組織受傷的原因。

 

所以,使用按摩槍除了評估最大效益之外,也必須了解潛在的最大風險。

 

那麼,如何避免使用按摩槍的最大風險呢?

第一、應交由有接受過訓練及有經驗的健康或醫療照護人員處理。

第二、避免同一處或部位長時間的施打,建議以來回掃描的方式進行。

 

在台灣,筋膜刀是這兩年才開始被使用來當成放鬆的工具。筋膜刀對軟組織放鬆的原理和震動槍不同。主要以對筋膜產生切應力(shearing force between layers)來鬆解筋膜層的沾粘。因為以筋膜刀處理的過程,並不容易引起受施者的疼痛反應,所以也被稱作是”無痛的放鬆”。

筋膜刀的切應力在引起肌梭的反應之前,對微血管可能會造成影響,因此,若用力過當,就會產生像刮痧的反應,除了破壞沾黏組織,同時也破壞了微血管。

正常來說,筋膜刀處理後的紅點或瘀血反應 (下圖左與中),是提升了皮下組織的通透性,以及組織層沾黏被移除後,會使血流量增加,而紅點或瘀血反應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就會變淡或消失,但刮痧的反應可能會持續好幾天。也因為操作方式和刮痧很像,所以常常被混為一談。

 

雖然從系統回顧性研究結果看來,筋膜刀的效果並不一致,原因是因為施作時間、頻率、不同型態的工具和測量方式不同,而有差異 (Scott et al., 2016),但依照個人經驗,在使用筋膜刀放鬆後,其持續的效果較滾筒或按摩球長。

 

筋膜刀的特點在於,除了對筋膜層產生放鬆效果之外,還能”還原”筋膜層的相對位置。當筋膜鎖在拉長的狀態(lock long)時,筋膜刀所產生組織間的切應力,會讓原本拉長並鎖住的筋膜,回到原本的長度(Alejandro et al. 2019)。

 

簡單來說,按摩槍放鬆的效果就像烤牛肉前的拍打,筋膜刀放鬆的效果就像以熨斗處理不平整的衣服(將沾黏的筋膜層順開)。

 

總之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了解工具本身的特性和人體生理是基本的功夫。提醒大家,不管按摩槍或筋膜刀,非醫療相關人員,應避免接觸疼痛的個案,在使用上也應更小心謹慎。畢竟,任何進一步的傷害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,如果要我選擇不容易造成受傷且又有效的放鬆工具的話,在刀與槍之中二選一,我想槍不會是我使用上的首選。

 

參考文獻:

Alejandro et al. (2019). Functional Movement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Instrument-Assisted Soft Tissue Mobilization. Int J Exerc Sci.12(3): 46–56

Scott et al. (2016). The efficacy of instrument assisted soft tissue mobilization: a systematic review, J Can Chiropr Assoc. 60(3): 200–211

Wang et al (2019). Effects of whole-body vibration exercise for non-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: an assessor-blind,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. Clin Rehabil. 33(9):1445-1457

Ryusuke & Horoshi (1992). Journal of Neurology, Neurosurgery, and Psychiatry, 55:282-286


廣告專區